反映三公九卿官制體系的秦封泥拓片,每一枚都對應著具體的官職?!∈茉L單位供圖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布一項研究新成果,在相家巷遺址出土的萬余枚秦代封泥中,發(fā)現(xiàn)了“丞相等三公”封泥,確鑿印證了《漢書·百官公卿表》等歷史文獻中記載的“三公九卿”中央官制體系,為研究中國早期中央集權制度提供了珍貴實物證據。
據介紹,相家巷秦封泥發(fā)現(xiàn)于1996年,共出土封泥11348枚,其中編號H25的地點出土2833枚。這批封泥保存完好,材質、顏色、形制多樣,印面多以田字界格為主。
封泥品類分為:中央職官類(1925枚),包括“丞相”“廷尉”“少府”等核心官職;地方職官類(320枚),涉及21個郡的地方官員;其他類(588枚),包括私印等。體系完備,構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治理網絡,出土封泥顯示,秦代已建立完整的中央地方官制體系:中央層面的封泥涉及祝禱、醫(yī)療、水利、稅收、警衛(wèi)、馬政、車輿、刑辟、修繕、度量衡、糧儲、禮樂、兵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地方層面的封泥涵蓋21郡,北至上谷郡,南至洞庭郡,西至隴西郡,東至會稽郡,包括“四川大守”“九江大守”“雁門鐵丞”等職官。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櫟陽左工室”“櫟陽右工室丞”封泥反映了地方手工業(yè)的發(fā)達;“西鹽”封泥證實了鹽官設置;“雁門鐵丞”封泥體現(xiàn)了冶鐵管理體系。
根據出土遺物判斷,H25坑位的年代為秦末漢初。相家巷遺址集中出土如此大量高等級官印封泥,表明該區(qū)域附近應存在一處重要的中央辦公場所,可能與秦甘泉宮有關。專家指出,出土的封泥首次以實物形式完整證實秦代“三公九卿”中央官制,展現(xiàn)了秦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完備治理體系,為研究秦代公文傳遞、行政運行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使文獻記載的秦漢官制獲得了實物印證。(記者 張瀟)
延伸閱讀
三公九卿制是什么?
三公九卿制確立于秦朝、盛行于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中央官制體系。
“三公”為行政中樞:丞相(總理政務)、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監(jiān)察秘書)。“九卿”分理各項事務:包括廷尉(司法)、少府(皇室事務)、治粟內史(財政)等九大職能部門。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