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陳聲俊 記者 唐冰)近日,石泉縣政協愛心濟困助學活動迎來新變化,助學金不再采用往年集中發(fā)放的形式,而是通過銀行賬戶“點對點”直達受助學生手中。這一轉變,既提升了助學的精準性和效率,也更注重保護學生隱私、體現人文關懷,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好評。
以往每年八月,縣政協都會舉辦助學金集中發(fā)放儀式。會議室里坐滿學生和家長,現場雖然熱鬧,但對部分困難家庭來說,公開上臺領取助學金難免帶來心理壓力。今年,縣政協按照市政協的統一要求,積極探索“無聲資助、暖心到位”的新模式,聯合縣教育局提前逐戶走訪,精準核實學生家庭情況、賬戶信息和身份資料,確保助學金安全、準確、及時發(fā)放到人。
“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現在錢直接打到卡里,不用上臺發(fā)言,既解決了實際困難,又照顧了孩子的自尊心,你們考慮得太周到了!”兩河鎮(zhèn)城鎮(zhèn)社區(qū)樊某怡的外婆在市縣政協和市愛心濟困協會工作人員入戶時這樣感慨。樊某怡自幼母親病逝,父親常年在外務工,靠外婆撫養(yǎng)長大。賬戶直達的方式,讓她避免了“儀式感”帶來的尷尬,默默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尊重。
這一轉變看似只是撥付方式的調整,背后卻是市縣政協深化服務民生、精準聯系群眾的重要體現。今年以來,縣政協組織委員廣泛走訪困難家庭,積極與教體、農業(yè)農村等部門對接,真正將幫扶政策與群眾需求有效結合,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據悉,縣政協今年共資助14名學生,發(fā)放來自安康市愛心濟困協會助學金7萬元。
助學金不僅是一筆學費、生活費,更是點亮困難學子希望與未來的火種。形式在變,但石泉縣政協關愛困難學子、助力教育公平的初心始終未變。未來,縣政協將繼續(xù)配合全市工作部署,聯動安康市愛心濟困協會等力量,拓展幫扶渠道、完善助學機制,讓更多寒門學子安心求學、勇敢追夢,也讓這份精準而溫暖的守護,激勵更多人參與到公益助學的行動中來。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