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二区,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人与动牲交免费观看网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江橋抗戰(zhàn):半截橋墩的見證

2025-07-15 09:47:53  來源:新華社  


[摘要] 江橋不是一座橋,而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的一個小鎮(zhèn)。...

  江橋不是一座橋,而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的一個小鎮(zhèn)。

  九十多年前,一場武裝抗擊日本侵略的戰(zhàn)役在這里打響。

  1931年11月4日,日軍在飛機、大炮和裝甲車掩護下,出動4000多敵寇,向嫩江橋發(fā)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還擊,江橋戰(zhàn)役正式打響。

  “1931年10月10日,馬占山將軍接到了張學良的電令,任命他為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占山將軍從黑河星夜兼程趕往齊齊哈爾赴任。”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蒙古族鎮(zhèn)黨委委員姜崇鳳介紹。

  這是江橋抗戰(zhàn)。1931年11月,進犯黑龍江的日軍在嫩江橋遭到黑龍江步兵第3旅旅長馬占山部頑強抵抗。新華社發(fā)

  嫩江是守護當時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的天塹。日軍要進犯黑龍江,必須要跨過嫩江,而在當時,江面并沒有完全結(jié)冰,嫩江上的鐵路橋就成為爭奪的對象。

  由于當時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采取了消極政策,致使日軍在輕易攻陷遼、吉兩省后,開始進犯黑龍江省,欲吞并東北全境。1931年10月,時任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占山,決心組織抵御。為了防止敵軍通過大橋,駐軍燒毀嫩江橋橋面并毀壞5座橋梁中的3座。

  航拍位于齊齊哈爾泰來縣的江橋抗戰(zhàn)紀念園。新華社記者 張啟明 攝

  江橋抗戰(zhàn)紀念館中,一處陳設復原了當年橫跨嫩江的哈爾葛橋。(受訪者供圖)

  在位于江橋蒙古族鎮(zhèn)的江橋抗戰(zhàn)紀念館中,有一處陳設復原了當年橫跨嫩江的哈爾葛橋的樣貌。

  姜崇鳳告訴記者,“這處場景復原是當年木質(zhì)嫩江大橋的一個縮影,這座橋是當時去往齊齊哈爾的必經(jīng)之路,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就成為了敵我雙方爭奪的核心。”

  1931年11月7日,在江橋抗戰(zhàn)中被黑龍江省防軍擊落的日軍飛機。(受訪者供圖)

  日軍裝備精良,狂言“3日拿下黑龍江”,可他們沒想到中國士兵敢把手榴彈綁在身上,滾進日軍的坦克群,機槍手打光子彈掄起大刀撲向敵陣。

  “有很多觀眾也疑惑,說用步槍能擊落日軍飛機嗎?實際它就真正地發(fā)生在了江橋抗戰(zhàn)三間房戰(zhàn)役中。當時,日軍飛行員駕駛飛機飛得非常低,攆著人打。咱們140名將士就仰躺在雪地上,等他們俯沖投彈離地面最近的那一刻,我們同時開火。這架日軍飛機兩翼中了26彈,油箱起火而墜地,可以說當時是大振人心。”姜崇鳳介紹。

  圖為江橋抗戰(zhàn)紀念館展示《大公報》報道,被俘日軍佩服:“中國人真厲害……”。新華社記者 劉在 攝

  面對山河破碎,東北民眾不畏強敵,奮起抵抗,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喚起中華民族空前的抗日熱情。這次戰(zhàn)斗,日軍共損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變以來受到的首次重挫。

  當年的《濱江時報》曾這樣寫道:“嫩江河畔的赤血,都是我們中國血性男兒的瑰寶;江橋上面枕尸遍野,他們都唱著為國而死的挽歌。”

  姜崇鳳說,江橋抗戰(zhàn)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喚起了中華民族自信心的覺醒,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和聲援。

  這是6月25日拍攝的泰來縣境內(nèi)橫跨嫩江的平齊鐵路嫩江橋。新華社記者 張啟明 攝

  嫩水江畔,斑駁的石碑肅立,湍急的江水沖刷著堤岸,老江橋僅存的橋墩遺址已淹沒在水下,無聲訴說著九十多年前的硝煙與過往。

  如今的江橋,平安祥和,車流如梭。但那些綁著手榴彈沖鋒的身影,那些寫了一半就被鮮血浸透的家書,那些死戰(zhàn)不退的英魂……人們,沒有忘記。在每年重要時間節(jié)點,人們都會來到紀念館緬懷先烈。

  圖為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的江橋抗戰(zhàn)紀念地石碑。新華社記者 劉在 攝

  歷史如煙,烽火江橋。

  今日的江橋,半截橋墩仍在見證:殘存的舊橋墩與嶄新的平齊鐵路嫩江橋平行矗立,一列滿載貨物的班列正從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處駛過。如今的江橋既是交通動脈,也是穿越時空的精神隧道。當高鐵呼嘯而過時,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仿佛在回應著1931年那些誓死不退的吶喊。

  統(tǒng)籌:吳煒玲

  記者:劉在、張玥、張啟明

  編導:劉在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編輯: 張潔

相關(guān)熱詞: 江橋抗戰(zhàn) 半截橋墩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wǎng)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quán)均屬各界新聞網(wǎng)所有,任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