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現場 受訪單位供圖
本報訊(記者 梁璠)9月25日清晨,黃土高原的晨霧還未散盡,DJ502次綜合檢測列車高速駛過西延高鐵洛川段溝壑區(qū)。據了解,近期,西延高鐵聯(lián)調聯(lián)試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列車車頂受電弓與接觸網導線保持動態(tài)貼合的接觸狀態(tài),接受時速提升的極限考驗。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統(tǒng)籌調度的支援隊伍,寶雞供電段40余名職工在西延高鐵黃陵西至富縣北180公里線路上,以“毫米級”的標準完成接觸網精調,為西延高鐵的安全運行筑牢了“動力脈絡”。
據了解,作為高鐵“動力之源”,接觸網精度直接決定列車受流穩(wěn)定性,時速每提升10公里,導線張力匹配、線夾安裝角度都需重新校準。“這就像給高速奔跑的列車系緊鞋帶,差一點都可能影響安全。”寶雞供電段維修一車間接觸網維修一工區(qū)副工長張旭東介紹道。
清晨7時的洛川,晨曦剛越過山梁,JJC檢修車便如鋼鐵巨獸駛入作業(yè)區(qū)。25歲的團支部書記張偉率先攀上平臺,目光緊盯著上方的接觸線——作為檢修小組B崗,他負責的10公里區(qū)段,需逐一排查吊弦張力、線夾變形情況。“00后”青工余欣海緊隨其后,踮腳檢查懸掛點時的輕微搖晃,仍帶著初上高原的生澀。作業(yè)間隙的簡餐時刻,即將退休的李文生總愛給年輕工友講過去的故事。37年鐵路生涯,他的掌心磨出厚厚的老繭,從河南到陜西,從普速線路到高鐵接觸網,見證了中國鐵路的跨越式發(fā)展。這次西延高鐵精調,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戰(zhàn),“能為老區(qū)高鐵出份力,這輩子值了。”李文生說。
40余名職工完成了750處關鍵設備校準,實現接觸網精調零誤差。近期,隨著聯(lián)調聯(lián)試不斷推進,西延高鐵已進入開通倒計時。那些晨光中攀爬上平臺的身影、烈日下緊握扳手的雙手、暮色里分享故事的笑容,都化作“紅色高鐵”建設的生動注腳。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