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二区,er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人与动牲交免费观看网

“數字橋梁”智聯絲路友城 第九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共繪跨境數字化新藍圖

2025-09-25 07:55:09  來源:西安新聞網  


[摘要]出席第九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的各國嘉賓,圍繞“數字經濟發(fā)展推動友城數字政府建設”“友城數字教育與數字文旅跨境交流合作”兩項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共話加強友城間交流合作...

  記者 拓玲

  9月24日下午,出席第九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的各國嘉賓,圍繞“數字經濟發(fā)展推動友城數字政府建設”“友城數字教育與數字文旅跨境交流合作”兩項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共話加強友城間交流合作,在數字化轉型中攜手打造更加繁榮美好未來。

  未來3年西安將完成2.5萬余個智能設施改造

  西安城市數字化的實現路徑是什么?發(fā)展實效如何?會上,西安市數據局副局長郭銳暢談西安城市數字化的思考與探索。

  近年來,西安以“政府先行+市場發(fā)力”構建數字經濟生態(tài)。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達96%,2021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全市821處信號燈路口實現自適應配時;XR產業(yè)鏈企業(yè)已達87家,成為全國XR產業(yè)“創(chuàng)新高地”……一組組數據引來與會嘉賓的關注與點贊。

  郭銳表示,未來三年,西安將圍繞智慧交通、城市更新、水務、應急等20個數字應用場景,完成100余類、2.5萬余個智能設施改造,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yè),帶動產業(yè)鏈上下游產值增長。

  “在未來三年西安數字經濟的‘黃金發(fā)展期’,我們計劃以共建‘西安國際友城數字友好聯盟’為核心,以最大誠意、最實舉措,與友城共同探索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發(fā)展新路徑、培育數字經濟增長新動能,共同提升城市之間數字化建設協作水平。”郭銳說。

  友城亮出各具特色的“數字名片”

  發(fā)言中,各國嘉賓也介紹了自己所在城市的數字化發(fā)展舉措與亮點。

  “胡占德市通過優(yōu)化流程、整合數據,積極推動政務服務數字化,通過構建智慧交通,道路通行效率極大提升,交通事故發(fā)生率也逐步下降,我們還為市民群眾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并在經濟開發(fā)區(qū)實施一站式服務模式,成效顯著。”塔吉克斯坦胡占德市市長費爾達夫斯·沙里夫佐達說。

  沙里夫佐達表示,圓桌會上許多城市的數字化經驗值得學習借鑒,胡占德市誠摯希望進一步加強與西安市等友城的對話交流,共同推進城市數字化,造福更多百姓。

  韓國晉州市智能城市課課長樸秀貞介紹,晉州特別制定了智慧城市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以“數字”守護市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晉州的數字教育項目也做得有聲有色。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定制化教育,老年人可以在線上學習智能手機使用課程,年輕人則可以參與人工智能進階課培訓,數字教育每年培訓學員約5000人。

  意大利帕多瓦市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為了在過去與當下之間搭建橋梁,帕多瓦積極運用新技術保護并推廣文化遺產。例如,圣喬治小堂已完成激光掃描與攝影測量,游客可以3D形式瀏覽小堂、細致研究建筑壁畫細節(jié)。帕多瓦還正在為更多壁畫遺產建立數字孿生模型。”意大利帕多瓦市政府中國事務聯絡官劉尊說。

  讓數據跨境流動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會上,各國嘉賓都表達出加強友城數字化合作的強烈意愿。友城間該如何協作推進數字化建設?西北工業(yè)大學會計碩士中心主任金帆給出了實現路徑。

  “世界上已經有了很好的‘數據共享城市群’建設案例。例如,中國長三角多省間已實現政務平臺互通;川渝地區(qū)也實現了身份與電子證照互認,歐盟部分城市電子政務互操作,覆蓋了數字身份、電子發(fā)票、電子司法等。”金帆說。

  他表示,目前友城數據互通的關鍵難點在于行政、技術、風控、運營等壁壘。如何打破壁壘,實現友城數據互通?金帆給出的方案是,友城政府加強頂層設計,主導數據分層,統一數據標準,強化數據安全并實現高效運維。

  數據跨境聯通后,我們會迎來怎樣的美好生活?

  “跨境旅游就可以實現‘一碼通行’了。中國與歐洲游客都可以在對方國家掃碼入園、乘車、住宿、消費,后臺通過數據互通實現支付結算。教育數據跨境互通,將打通學生選課、成績、學分數據接口,實現課程對接,帶來更多‘交換生’,實現‘雙學位’。我們還可以足不出戶,通過VR設備‘走進’其他國家城市的博物館、科技館、歷史遺跡……開啟沉浸式全球漫游。”金帆說。

  當屏幕上的代碼化作街頭巷尾的便利,當云端數據成為跨越山海的握手,當今日圓桌的“朋友圈”升級為“生態(tài)圈”,絲綢之路不再只是駝鈴悠揚的古道,更是一條實時在線、萬物互聯的數字新通道。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絲路經濟帶 城市 圓桌會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