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現在不用總琢磨那些應付上級、虛頭巴腦的‘套路’,專心干事就行,心里踏實多了。”近日,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調研中,不少基層干部反映,以前層出不窮的形式主義做法已大幅減少,大家得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抓落實、謀發(fā)展、優(yōu)服務。
網友觀點:減負不是終點,而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起點。當干部們從“群里刷存在”轉變?yōu)?ldquo;一線解難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是執(zhí)政理念的升華。站在治理現代化的新賽道上,需要各級各部門既要做好行政負擔的“減法”,更要做好治理效能的“乘方運算”。
網友觀點:為基層減負是發(fā)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解散工作群只是破冰之舉,要防止形式主義頑疾卷土重來,還需多管齊下。公眾期待著各地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實實在在為基層真減負、減真負,讓更多基層干部用實實在在的業(yè)績代替華而不實的報表,讓治理回歸實效,讓服務更貼民心。
【新聞回放】近日,有網友發(fā)帖指出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兩處表述存在語句問題:第一處“我校決定錄取你入XX學院(系)專業(yè)學習”,被認為存在“句式雜糅”問題,“決定”“錄取”“入”“學習”多個動詞疊加;第二處爭議語句為“請你準時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憑本通知書到校報到”,被指出存在“語序不當”“用詞不當”。有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兩處表述并非嚴重語病,但存在不夠簡潔通順的問題。此事引發(fā)網絡關注,有人佩服“網友火眼金睛”,有人表示反對“過于吹毛求疵”。
網友觀點:對待文字的態(tài)度,折射出文化觀、價值觀與文明觀。從網友提出建議,到專家給出權威解釋,又到高校虛心接納,“文字之爭”正是文化共鳴的實踐注腳與情感同頻,映照中國人蘊藏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文字是通達中華文明文化寶庫的金鑰匙,嚴謹、認真、理性對待文字,折射尊崇文化與敬畏文明的價值取向與精神理念。
網友觀點:沿用30年的北大錄取通知書,現在忽然有了網友熱議的“問題”,既是觀察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變遷的一個“標本”,同時也可以成為公眾和高校積極互動進而促進教育進步的契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